首页 > 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共享单车热潮之下,这些自行车企业将何去何从?

文章来源:
字体:
发布时间:2017-04-28 15:34:20

    似乎在一夜之间,共享单车如潮水一般涌来了。 

    据媒体披露,从去年上半年到现在,共享单车在全国已发展到29个品牌,投入市场的共享单车总量超过300万辆。与此同时,一大批自行车制造厂商接订单接到手软。 

    以天津为例,天津市自行车电动车行业协会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2月份,天津共生产共享单车200余万辆,预计2017年天津将生产约1000万辆。天津市王庆坨自行车商会的秘书长菅顺启接受媒体采访时兴奋地表示,这是他“入行18年来的最大机会”。 

    自行车行业的“春天”真的来了吗?对自行车制造业来说,共享单车的热潮无疑带来了一波挣快钱的机会,但是对于自行车企业而言,这次热潮带来的是重生还是危机?而狂欢过后,这些企业又将何去何从? 

    老牌自行车企业逐步沦为代工厂 

    长久以来,天津飞鸽、上海永久和凤凰三大老牌企业一直在国内自行车企业中占据主导地位。不过,随着人们的出行方式日趋多样化,这些老牌自行车企业也开始不断面临生死考验。 

    根据中国自行车协会统计,近五年国内两轮脚踏自行车产量一直稳定在6000万辆左右。在自行车销量停滞不前的今天,共享单车的突然火爆似乎带来了难得的市场机遇。 

    另一方面,飞鸽永久凤凰的业务一直以1000元以下的通勤自行车为主,如今共享单车满足了人们通勤代步的需求,这三大老牌企业的主营业务势必会受到很大冲击。为了养活自己,曾经风光无限的老牌企业不得不考虑尽快转型,有的甚至直接和共享单车企业合作,获取代工利润。 

    去年年底,天津飞鸽与 ofo达成合作,为其量产小黄车。据天津飞鸽车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金瑛向媒体介绍,今年3月,飞鸽的四个工厂总产量预计约为90万辆,共享单车就有45万辆,占了一半。 

    几乎同一时间,上海永久也宣布了入局计划,其母公司中路股份旗下的投资平台中路资本,向优拜单车注入了数千万元的天使投资,计划在2017年在全国市场投放10万-20万辆共享单车;几天后,上海凤凰也宣布和ofo合作,为其生产2万辆自行车,投放海外市场,ofo出海计划中首批投放在硅谷、伦敦的车辆,均由凤凰负责设计和制造。 

    为共享单车代工真的会为这些老牌自行车企业带来“第二春”吗? 
 

    答案似乎并没有这么简单。 

    首先,共享单车带来的自行车产能并不能持续,甚至有骤跌的风险。已有多位业内人士指出,共享单车已经引发自行车产能过剩,未来产量一旦骤跌,风险极大。 

    中国自行车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国内自行车行业产量为8002万辆,其中内需只有为2500万辆,其余均为出口,但据媒体报道,2017年共享单车的预计产能极有可能达到3000万。即使今年这些产量可以完全被市场消化,明年这一产量也有极大概率发生骤跌。 

    另外,为共享单车代工会带来品牌弱化的风险。对一家企业而言,除了有产品生产能力,品牌带来的附加值同样重要。当这些老牌自行车企业逐步沦为共享单车的代工厂,沉淀了多年的品牌形象也会逐步弱化。 

    有业内人士认为,当今共享单车企业为了快速拓展市场而与老牌自行车厂家合作,可能是权宜之计,当市场稳定产品升级,科技化元素加大,产量可能会骤降。届时,丧失品牌和价格话语权的代工企业,或许被逼退出市场。 

    智能自行车企业成为昙花一现 

    在共享单车大火之前,自行车曾一度被认为是智能硬件的下一个风口。 

    把时间拨回至2015年,那时候百度、乐视、小米等互联网巨头纷纷开始布局智能自行车市场,斑马、曲奇、野兽骑行等创业公司也加入了这场造车运动。据媒体统计,从2014年11月至2016年8月,做智能自行车的创业团队获得了高达5亿元的投资。 

    如今两年过去了,这些企业都发展得怎么样? 

    首先来说说互联网巨头百度。百度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牵手合作,在2014年10月推出了智能自行车 DuBike 原型,当时预计2014年年底或者最迟在2015 年初就会上市,但时至今日也没有传出任何新进展。据雷锋网报道,百度内部人员爆料,“百度对DuBike 的扶持力度不如从前,当时申请的预算也被砍掉了一半”。 

    做智能自行车的创业公司貌似也没好到哪里去。2015年年初,号称全球首款真正意义的某款智能自行车在台北国际自行车展期间亮相,当时预计这辆车在第二年年初就会量产上市,但目前在几大电商平台都找不到这款车的售卖信息。

    除此之外,部分智能自行车团队索性转型加入了共享单车战局。2016年11月,曾经发布了三款智能自行车的野兽骑行突然对外公布决定转入共享单车市场,正式推出了“小蓝单车(bulegogo)”。 

    总的来说,经过2015年“智能自行车元年”的火爆,智能骑行市场在过去一两年并没有如预想中那样爆发,成为了昙花一现。 

    市场真的不需要智能自行车吗?其根本原因也许在于,智能自行车并没有解决用户痛点,人们需要的并不是更智能的自行车,而是基于互联网之上体验到更好的骑行环境以及更好的骑行服务。当时,几乎所有品牌都是为了智能而智能,但智能自行车首先要是一辆好的自行车,企业更应该重视的应该是自行车本身的结构设计,而不是智能配件。 

    未来机遇在于中高端化和品牌化 

    老牌自行车企业沦为代工厂,智能自行车又成了昙花一现,共享单车浪潮之下,这些自行车企业还有发展空间吗?

    答案也许在中高端化和品牌化。 

    中国自行车协会理事长马中超认为,中国目前自行车保有量为4亿辆左右,虽然总量很高,但中高端自行车的比重还是比较低,未来的发展空间依然很大,自行车企业们应该向多样化、中高端化和品牌化发展。 

    另一方面,共享单车的火爆正在推动人们骑行习惯的养成,将来也会推动一部分大众用户向专业骑行运动升级。当通勤代步的需求被满足、骑行的习惯被培养起来,对自行车品质和体验有要求的群体就会扩大,比如有车一族会买一辆适合自己的折叠车到城市周边做4+2骑行,喜欢运动的人会给自己选择一辆有变速、设计感更好、适合城市里运动的自行车。 

    这样的大环境下,以700Bike为代表的这类中高端新消费品牌势必会迎来新的市场机遇和更大的发展空间。其实早在两年前,在别人都抢占智能功能时,700Bike自始至终都深谙市场空白,一直定位为中高端新一代城市自行车,并针对使用情景和用户体验设计了后街,美术馆,百花和银河四大系列城市自行车,解决掉链子、爆胎等长久以来的用户痛点。 
 

    值得一提的是,共享单车浪潮来袭后,700Bike既没有沦为共享单车的代工厂,也没有彻底转型入局共享单车,而是以三年造城市自行车的经验,以及自身的互联网基因,成为了OFO的产品合作伙伴。前段时间700Bike和ofo联合发布的 Curve就是一次有力证明。在拼精细化运维产品的单车战局下半场,700Bike研发的这款新车在最大化用户体验的同时,将运维成本降到了最低,这对OFO无疑是一次有力助攻,也是加入共享单车风口的最有效方式。 

    不可否认,共享单车的兴起对国内这些自行车企业是一次冲击,也是一次考验。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共享单车加速了自行车回归城市,也重新培养了人们的骑行习惯。不管怎么样,这个城市都需要一辆自行车,现在共享解决了通勤需求,未来休闲和轻运动的需求会越来越迫切,这也是这些自行车企业下一个阶段的诉求和使命。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工作邮箱 - 联系我们 - 意见反馈 - 投稿 - 不良信息举报 - 友情链接
Copyright©2010-2016 中国信息网 www.zgnews.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任何抵触国家法律法规 不良信息举报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倡导文明上网
法律法规底线、社会主义制度底线、国家利益底线、公民合法权益底线、社会公共秩序底线、道德风尚底线、信息真实性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