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体育 > 体坛要闻 > 正文

李娜16岁早恋倒追姜山:喜欢他因他像韩国人

文章来源:
字体:
发布时间:2013-12-25 13:46:08

日前,李娜接受采访时设想了自己的退役生活,她希望之后能生两个孩子,一个男孩一个女孩,也愿意追随姜山到任何地方。李娜在2013年达到了职业生涯的又一高峰,外教卡洛斯功不可没,但如果没有那个背后的男人多年来的支持,恐怕娜姐很难实现今天的成就,而这个男人就是姜山。

16岁早恋李娜倒追 喜欢姜山因哈韩

李娜12岁的时候入选湖北省二队,她在那里遇到了当时是一队、比自己大两岁的师兄姜山。四年之后,李娜早恋了,对象正是师兄姜山,而且还是李娜倒追的姜山。据报道,在两人确定恋爱关系前的一个情人节,李娜送了一盒巧克力给姜山。对于喜欢姜山的原因,李娜打趣道,“当时我们还年轻,我觉得他特别像韩国人,所以就追他了。”

李娜与姜山的恋情当年很是低调,就连李娜妈妈都被瞒了3年。“我当时还不晓得两个人的关系,一直到2001年打全运会的时候才晓得。”

2002年,正值当打之年的李娜和姜山同时提交退役申请,两人一起到华中科技大学读书。离开压力太大的运动队,在大学校园里,两人找到了轻松的环境。他们一起上课、一起到学校饭堂吃饭,一起参加学校组织的周末舞会。2004年,李娜在各方说服下选择了复出,姜山却牺牲了自己的事业,全心全意地帮助李娜。2006年两人低调结婚后,姜山更是把老公的角色扮演得很好。

姜山场上“出气筒” 李娜场下秀甜蜜

李娜复出后,姜山全心全意地服务于李娜,成为李娜的专职“陪练”和“保姆”,并在赛场上甘当李娜的“出气筒”,堪称二十四孝老公。对于场上姜山老被“吼”,很多球迷都为他打抱不平,但夫妻二人真正的关系并非场面那么激烈,李娜吼姜山只是她释放、缓解压力的一种方式而已。

李娜和姜山是中国体坛少有的妇唱夫随,但这仅仅是在赛场上,场下做主的其实是姜山。二人的好友潘兵就曾透露,姜山实际上并不是“妻管严”,“在场下,姜山比较有性格,离开赛场之后,李娜还是比较听姜山的。比如点菜的时候一般都是姜山做主,两人的安排也主要是姜山主导。” 李娜自己曾表示退役后想办网球学校,但自己不会管理,因为她“想当家庭主妇”。

李娜和姜山的深厚感情,除了二人十几年的恩爱外,李娜也经常公开示爱、秀甜蜜。在2011年澳网女单决赛后的颁奖仪式上,李娜感言道:“不管你是胖还是瘦,是帅还是丑,我都会永远跟随你,永远爱你!”今年澳网,李娜再次获得亚军,赛后接受采访时李娜不禁落泪,她不甘心、她很遗憾,因为她“特别想赢得一个冠军当做结婚礼物送给姜山”。

除了深情的告白外,李娜更多的是调侃姜山,一次被问道获胜的动力是什么时,李娜回答说,“信用卡!获胜后我可以拿他的信用卡来刷,想买啥买啥。” 一次球迷们集体向李娜示爱,娜姐则搬出老公来救场:“这怎么办啊,我只能爱姜山。” 李娜调侃姜山睡觉打呼噜的段子更是令观众记忆深刻,“这次酒店给我提供了间大房子,所以只要他还是打呼噜,我就把他赶到另一个房间。”

姜山“不告而别”击垮李娜 外教挽救婚姻

李娜与姜山恩爱16载,二人曾一起搭档夺冠、回归校园、分享成功,当然,偶尔也出现过不和谐的插曲。在托马斯离开李娜转投莎娃后,老公姜山成为了李娜的教练。不过二人的合作似乎不够愉快,2011年4月,李娜主动提出要有所改变——找个新教练。姜山的卸任让二人都很轻松,但随后他的“不辞而别”击垮了李娜。

李娜和姜山此前产生过矛盾,姜山也多次说过“我走”,李娜也回应“那你走吧”,但之前都是小争执,二人都未在意,没想到这次姜山真的走了。姜山离开的这段时间,李娜靠读书排遣焦虑,事后姜山否认不辞而别是闹情绪,只是为了新教练能更好地融入。

李娜与莫滕森合作5个月之后分手了,姜山又成了李娜的教练。或许是因为夫妻档太过熟悉,姜山的指导很难对李娜起到作用,她自己也曾说,“即使称呼他为教练,也不会听他的,左耳进右耳多出。”卡洛斯的及时出现,不仅让李娜的能力和成绩再上一个台阶,更挽救了她和姜山的婚姻。

作为网坛夫妻档的代表,李娜还曾给与教练传绯闻的小威建议:“千万别跟他结婚。”对此李娜解释道,“如果姜山不是我的丈夫,也许我们还可以合作,但是结婚之后就完全不同了,这个男人完全变了。”玩笑归玩笑,争吵归争吵,姜山无疑是李娜生命中最重要的那个人,就像李娜自己总结的:“没有姜山就没有今天的李娜。”(金鹏飞)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工作邮箱 - 联系我们 - 意见反馈 - 投稿 - 不良信息举报 - 友情链接
Copyright©2010-2016 中国信息网 www.zgnews.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任何抵触国家法律法规 不良信息举报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倡导文明上网
法律法规底线、社会主义制度底线、国家利益底线、公民合法权益底线、社会公共秩序底线、道德风尚底线、信息真实性底线